把美术创作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方小龙 2023.11
把美术创作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
方小龙
民族复兴的美术力量
方小龙 ,博士(Dr. Paul X.L. FANG),旅英/旅美艺术家、策展人、艺术学博士。现工作、生活于英国伦敦和中国上海。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浦江人才;上海音乐学院博士后,师从国际著名指挥家、作曲家谭盾先生;上海音乐工程系系主任于阳教授。曾留学并旅居英国与美国;博士毕业于英国东伦敦大学,并取得艺术学博士学位(D.F.A);硕士毕业于美国费里斯州立大学肯德艺术与设计学院,并取得版画艺术硕士学位(M.F.A)。
在他的艺术实践中,始终探索于当代艺术、版画、多媒体、声音、装置艺术、策展实践等多个领域。方小龙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将版画融入当代艺术和跨学科创作实践,并以版画创作的方式跟其他领域发生交流和跨界合作。其艺术作品多次被中外媒体宣传报道,并被美术馆及私人收藏;作品参展2020约翰·莫尔绘画奖(中国)作品展;上海市第十二届版画展;第四届塞尔维亚国际版画三年展;中国台湾第十九届国际版画双年展;英国国家原创版画大展;芝加哥当代艺术博览会;第十二届全国美展等重要展览。多次在中国美术馆、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国立台湾美术馆、刘海粟美术馆、英国皇家军械库、美国芝加哥海军码头、中国版画博物馆、嘉德艺术中心、西岸艺术中心、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等全球艺术机构进行展览。除此之外,方小龙兼有独立策展人的身份,他以多元、跨文化的身份活跃在中国当代艺术界。自2011年以来开始从事大量展览策划工作,策划当代艺术项目和学术活动。
北京创荣时代艺术中心 王天紫:您在版画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并将其与当代艺术进行融合。请分享一下您是如何将传统版画技术与现代艺术语言相结合的,以及您对版画在当代艺术中的独特意义的理解。
方小龙:我的艺术创作一直探索传统版画技术与当代艺术语言的融合,以反映我在不同文化中的生活经历。我用传统版画的技法,如木刻、丝网版画等技法,并同时与当代技术相结合,如数码版画、摄影、声音,甚至到现在的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我认为这样的跨学科融合也会让作品更具层次感,打破了传统与现代的二元对立。对我而言,版画在当代艺术中有独特的意义。它既是一种技术,也是一种表达方式,透过版画,我能够在平面上传达情感、文化碰撞和城市脉络。传统版画的深厚历史赋予了作品一层时间的厚重感,与当代元素的交融则赋予作品更强的当代性。然而,在当今全球化的数字时代,版画作为一种传统艺术媒介,反而更显得珍贵和深刻,它连接着过去、现在与未来。这样的跨学科交叉融合也为观众提供了多重层次的解读,激发对传统和现代的思考。在当代艺术中,版画作为媒介既保留着历史的艺术传统,又为艺术家提供了表达当代观念的平台。我认为版画在当代艺术中的独特意义在于,它不仅是一种技术手段,更是一种传达思想和情感的媒介。
《间接性失语》
北京创荣时代艺术中心 王天紫:作为一位独立策展人,您策划了多个具有影响力的展览项目。能否谈谈您在策展过程中的思考和方法,以及您希望通过展览向观众传达的主题或观点?
方小龙:在策展过程中,我认为艺术家和策展人的角色在当代艺术语境中并不冲突,反而相辅相成。就像作曲家也可以是指挥家,演员也能担任导演一样,我身为艺术家兼策展人更能站在艺术家的视角思考,深刻理解他们的需求与创作动机。这种角色融合为策展增添了更多的灵感和角度。
当代艺术作品已不仅仅局限于画面,展览空间本身成为了一个巨大的“艺术装置”。策展人因此成为艺术家,展览本身便是一件作品。此时,我们的创作空间拓展至与艺术家、展陈设计师、场地方、设计师等多职业的协调和沟通。整个展览成为一个集体创作,策展人扮演着导演的角色,引导各方共同创作出一件宏大而有深度的“作品”。这种集体创作的过程,正如电影制作中导演的角色,需要协调不同元素,最终呈现出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整体展览体验。
在策展过程中,首先,我会深入了解参展艺术家的创作背景、艺术语言和主题,以确保展览呈现出有机的一致性。在挑选作品时,我追求多样性,试图呈现不同文化、风格和创作媒介的交汇。我的方法强调展览空间布局和作品之间的对话。通过与展陈设计师协同工作,我希望观众能够在展览空间中沉浸,感受到艺术品之间的关联性和共通性。我注重观众的参与感,创造互动的展览体验,使他们能够参与到艺术的故事中。
展览主题通常是我在艺术家的作品中找到的共同线索。我致力于呈现引人深思的议题,如跨文化融合、身份认同或社会变迁等议题。透过展览,我希望观众能够思考、对话,并在不同文化间建立桥梁。我的目标是通过展览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引发对艺术和社会议题的思考。展览不仅是艺术作品的展示,更是一个引导观众思考的平台。
《远方的春海,永恒的一天》
北京创荣时代艺术中心 王天紫: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要求中国文艺事业的崛起、美术事业的全面进步,作为这一伟大事业中的实践者,您觉得美术、美育在这个过程中有着什么样的作用?
方小龙: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个全面发展的过程,美术和美育在其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首先,美术是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艺术作品表达和传达文化、历史、价值观念,为民族自信心的建立提供了深厚的文化根基。在文艺事业中,美术也作为一种表达形式,承载着对时代、社会和人性的思考。艺术家通过作品传递文化自信、民族精神,激发社会共鸣,为民族复兴注入更多力量。
而在美育方面,通过培养人们对美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可以提高整个社会的文化素养。艺术教育不仅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也有助于塑造公民的良好道德品质。通过美育,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知艺术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进而形成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每道霞光都在唤醒心中无限的向往》
北京创荣时代艺术中心 王天紫:以人民为中心,立中国精神之魂、兴文化自信之风、扎时代生活之根,应该成为社会主义美术事业的根与魂,您是如何理解?您又是如何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体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
方小龙:我理解这一理念为在创作中关注人民的需求、情感和生活体验,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同时注入当代思想和时代精神。在我的创作实践中,我通过选题关注当下社会现实题材以表达深层次的人文关怀。例如,我的版画作品《迁·动》、《中国式晾晒》等系列作品就源于我对上海都市海派文化的深入观察,以捕捉大家习以为常而却被忽略的文化元素。
同时,我努力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作品,传递中国精神。通过艺术语言和技巧,我试图创造既具有传统根基又贴近当代生活的作品。这种融合体现了对中国文化传统的尊重与发扬光大,同时关注当代人的生活体验。
《中国式晾晒·NO.1》
北京创荣时代艺术中心 王天紫:当前,艺术家处在文化全球化、艺术多元化的创作环境中,您现在如何看待当代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
方小龙:在当代艺术的环境中,我看到了当代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和深刻影响。这关系并非是简单的对立,而是在互相交融中呈现出丰富的多元性。首先,当代艺术家越来越倾向于深度挖掘和重新解读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艺术元素、符号意义等成为当代艺术创作的源泉。艺术家通过对传统文化的重新演绎,赋予作品更深厚的文化内涵,使之具有更广泛的社会共鸣。同时,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艺术家们通过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当代艺术语境,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这种文化的跨界融合,使得传统与现代在艺术创作中形成了独特的对话。
然而,这并不是简单地回归传统,而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超越。艺术家们通过将传统元素与当代艺术语言相结合,创造出独具个性的作品,既保留了传统的根基,又迎合了当代性的审美和思想需求。
《中国式晾晒·NO.3》
北京创荣时代艺术中心 王天紫:您认为您当下的美术创作在主题、语言、观念等层面想要整体呈现出怎样的面貌或者变化?
方小龙:当前,我的美术创作在主题、语言和观念层面呈现出一种融合与深化的趋势。我致力于在创作中探索多元文化和全球化背景下的独特表达。在创作主题上,我也将继续持续关注城市生活、人与环境的关系,以及跨文化的体验。同时,我也在思考更具全球意义的主题,如环境变化、跨学科交叉、人类流动性等。这旨在使我的作品更具普适性,超越特定文化边界。在创作语言上,我也将继续运用传统版画技法,并同时结合当代媒体和数字技术,拓展艺术创作的语言边界。这种混合媒体的实验有助于创造更具当代性的作品,让传统与当代在作品中对话。我对文化认同、身份认知和全球化的关切将在作品中得以深化。通过更深入的思考和探讨,我希望在观念层面表达出对于多元文化和全球社会的思考,并引发观众对于这些议题的共鸣。通过艺术的力量,激发观众对于世界复杂性的思考,并促使观众更加敏感地理解和回应当下社会的变化。
《迁·动-2013-1》
北京创荣时代艺术中心 王天紫:您近期有着什么样的创作计划?对未来的创作,您有什么样的期盼?
方小龙:近期我的创作计划将包括深入探讨视觉与听觉之间的跨学科交叉研究。我计划通过艺术作品探讨视听感知的交互关系,挖掘这两种感知方式在艺术表达中的可能性。这涉及到对观众感官体验的更深入理解,以及如何通过艺术创作实现对多感官的综合利用。同时,我将保持对传统版画艺术的执着,并在创作中融合当代艺术元素。这可能包括数字媒体、新材料的应用以及对传统技法的实验性探索。我希望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中,创造出具有深度和独特性的作品,以反映当代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另外,我对AI人工智能等当下发展趋势也保持关注。我计划探索如何将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融入艺术创作,以拓展作品的表现形式和创作思路。未来,我期盼我的创作能够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建立更为有机的连接,以及在跨学科研究和科技发展的推动下,创造出更具前瞻性和引领性的艺术作品。我希望我的作品能够继续引发观众对于艺术、文化和社会的思考。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央视影音客户端
-
央视新闻客户端
-
熊猫频道客户端